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撰 王瑞來點校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28122.html
目錄
點校說明
甲編
自序
卷之一
解經不為煩辭
手寫九經
倒句
如字訓而
汴州詩
丑父紀信
因讒賜金
世短意多
茲為年
落帽
四勝
兵粟
守城
三事相類
范石湖使北
常調官
天象
官省錢
民兵
文鑑
辛幼安詞
大人
利市
誠齋謁紫巖
前輩勤學
仕宦歸故鄉
鐵拄杖
蘇黃遺文
池鷗
卷之二
大承氣湯
魯隱公攝
姦富
貨色
孫吳
子弟為幹官
筭子
農圃漁樵
柳詩
進青魚
郎當曲
劉錡贈官制
廬州之變
無極太極
薛客
能言鸚鵡
賀雪表
漢宮詩
夜績
狐裘障泥
心脈
吾翁若翁
呂惠卿表
世事翻覆
二蘇
了翁孫女
達賢錄
大算數
論菜
晚學
九日詩
好人好事
盜賊脫身
制詞失體
卷之三
慶元侍講
生成吹噓
齊秦客
畏說
勸行樂表
秀州刺客
南軒六詩
族譜引
幸不幸
德行科
記夢詩
忍事
五教三綱
二罪人
利害
物無小
范雎蔡澤
江月句
建茶
救荒
蘇白
于寶
帷帳
字義
前輩志節
詩勉邑宰
常平
簡易
大乾夢
卷之四
詞科
透脫
對壘
李勣
買硯詩
孤鴈獨鶴
朱文公詞
鄧友龍使虜
誠齋退休
紹熙內禪
竹夫人制
罵尸蟲文
舉劉郡守
制置用武臣
男子婦人拜
馬謖
唐子西詩
清廉
西湖長
春秋書國滅
陸放翁
席地
蝶粉蜂黃
戒色
小官對移
試進士見燭
卷之五
相字音
格天閣
易六卦
放魚詩
杜悰范文正
詩詠蟋蟀
人事天命
涪陵樵夫
胡忠簡碑
秦誓
荊公見濂溪
呂秦牛晉
景公顏子
誅綦寡
學仕
寶臣
飢寒
無垢廷對
浦鷗
蘇後湖
僂儸
釋豉
讀書
松石
取守
鷗雁
石牛洞詩
扈載
神形影
李方叔
韓柳歐蘇
使虜辭樂
賀和戎表
士卒畏愛
卷之六
玉山詞章
作文遲速
象郡送行詩
廉賈
容南遷客
宰相罷
紫敗素
王梅溪
太子參決
師友制服
斬檜書
簡齋詩
伯夷傳赤壁賦
留後門
十銘
詩用字
付與天地
讀易亭
漂母
猴馬
經界
南軒諫虞丞相
朱文公論詩
稅沙田
乙編
自序
卷之一
高宗配享
紫窄衫
非孟
匹士光國
不交近習
王定國趙德麟
妒婦喻
誅曦詔
古人稱字
靜重
問寢龍樓
自家他家
冬至奏對
詩家喻愁
經總錢
論語
本政書
元子宗子
六和塔詩
湖州生祠
黃陵廟詩
殺人手段
詩互體
陳黃送秦少章
住山僧
奏疏貴簡
閒居交遊
廢心用形
卷之二
紅友
韓平原客
詠鷗
老瓦盆
去婦詞
楊太真
遷謫量移
隱士出山
批答援引
物畏其天
詩用助語
存問逐客
野服
而已失官
函首詩
前褒後貶
春風花艸
旌忠莊
三將
彤庭分帛
血山
吾心如秤
韓范用兵
天佑忠賢
齊人歸女樂
張魏公討苗劉
贈頭陀詩
卷之三
陳子衿傳
以學為詩
活處觀理
祝壽
至人
桃錦柳綿
村莊雞犬
謝昭雪表
末世風俗
五百弓
白羊先生
東坡文
叔世官吏
宰輔久任
安樂直錢多
借助夷狄
東坡書畫
糕字
博浪沙
詩人胸次
牒
姦錢
有若劫寨
无字
朱文公帖
畢再遇
詩犯古人
徐孺子
玄真子圖
責將帥
卷之四
養兵
天棘
家乘
中興十策
不死
月下傳杯詩
題貧樂圖
竹
雍公薦士
詩興
荊公議論
詩禍
功成不受賞
四老安劉
安子文自贊
釣臺詩
來蘇渡
一錢斬吏
馮三元
西山生祠
廬陵苗鹽
文章邪正
雲日對
佛本於老莊
貓捕鼠
轉丸鳴鏑
卷之五
啟運宮望祭殿
就齋詩
大臣賜家廟
古婦人
碑銘
戒更革
潘默成
諸葛武侯
肴核對答
初筮謁郡
柔福帝姬
鬻祠廟
蘄黃二守
儉約
斷決
臣諂主愚
鍼熨道人
檀弓脫句
女戒
二老相訪
漢二獻
風香
示儉
識字
萬卷百車
湯武
景不訓仰
始皇袁紹
一聯八意
卷之六
兄弟偈
烏石題名
臨事之智
雨晴詩
善師
子家羈
中興賦聯
晏先
老馬
師子驄
無思無為
養雞養虎
了死生
晚唐詩人
詩疊字
應世守己
韓璜廉按
伯夷太公
擒虎尋龍
自警詩
虞賓
信美樓記
朱溫母兄
詩文反句
丙編
自序
卷之一
真正英雄
大悲閣記
十里荷花
落英
方朔竊酒
高宗眷紫巖
病柟詩
遮莫
花
蘧伯玉
三谿詩詞
檳榔
曲端
識真少
放心
山谷八字
穀菹禽獸
象山棋
漢文帝葬
臨終不亂
籠鳥水萍
文章
尹少稷
陳湯論
飛吟亭詩
西為尊
唐再幸蜀
勤有三益
黃綿襖
堂食
卷之二
論事任事
告命
方士傳
三足記
不談風月
蟹胥
用兵
文章有體
辛卯火
蘄王夫人
少陵可殺
姜白石
玉山知舉
御史八字
老卒回易
罰卻倚子
諸侯藩鎮
無官御史
邵蔡數學
松竹句
諸葛成何事
憂樂
大字成犬
卷之三
聖賢豪傑
婺州鷹巢
茶瓶湯候
吾無隱乎爾
蝗
曹操冢
半兩錢
觀山水
占雨
建炎登極
江西詩文
以俗為雅
浸假
伊尹墓
樂天對酒詩
拙句
容齋奉使
九為究
靜坐
落梅詩
受禪赦文
文繁簡有當
古人無忌諱
玉牒
奉使見留
四蟲
諸賢氣象
心思
謝肉牒
卷之四
蔡攸辭酒
酒有和勁
物產不常
以德報怨
中興講和
志士死飢寒
釋儒罪人
氣之先見
山靜日長
日本國僧
杜陵論孔明
龍洲詩聯
圓覺
淳熙盛事
張子房
東西
誠齋夫人
卷之五
讀書
蒍呂臣
蘇黃遷謫
張林語
阿附
貓犬
南中巖洞
傅公謀詞
冬狩行
舉事輕捷
周文陸詩
范雲
置青櫃
丈二殳
慈湖詩
楊存中逐吏
淵明詠雪
不忘山林
不知心
元載
陸氏義門
嬾婦
梅溪二瑞
多景樓詩
廣右丁錢
胡忠簡上書
卷之六
光堯福德
文章性理
花卿歌
杜陳詩
騎牛詩
得窮鬼力
方寸地
繪事
除目損道心
縷葱絲
士脩於家
用兵吉兆
詩不拘韻
尤楊雅謔
韓平原
莽大夫
李杜
交情世態
山居上梁文
聽讒詩
畫馬
風水
南軒辨梅溪語
道不遠人
附錄一 羅大經生平事跡考
一 羅大經的生年
二 羅大經的家世
三 羅大經的登第
四 羅大經的仕履
五 羅大經的著作
附錄二 鶴林玉露版本源流考
附錄三 諸書題跋
(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二一子部雜家類
(二)明南京都察院刊本林大黼識
(三)明南京都察院刊本孫鑛題識
(四)明南京都察院刊本趙琦美跋
(五)日本寬文本覆明黃貞升重梓鶴林玉露題詞
(六)葉潤山先生全書冊一六詩譚續集題識
(七)徐大臨識陸師道鈔本
(八)明謝偉重刻鶴林玉露小引
(九)明車任遠鶴林玉露補
(一0)明六卷活字本清人跋語
(一一)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卷一0元版子部
(一二)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一九
(一三)沈德壽抱經樓藏書志卷四四
(一四)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小字本鶴林玉露後補錄清許濬手寫題識
(一五)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一六
(一六)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五六
(一七)曾釗面城樓集鈔卷二鶴林玉露跋
(一八)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再續錄卷二
(一九)繆荃孫藝風藏書記卷二
(二0)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八鶴林玉露跋
(二一)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小字本鶴林玉露前鈔配近人李盛鐸記
(二二)夏敬觀商務覆日本寬文本跋語
鶴林玉露 (宋)羅大經撰 王瑞來點校
點校說明
杜甫晚年在一首題為贈虞十五司馬的詩中,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爽氣金天豁,清談玉露繁。」五百年後,南宋文人羅大經取其詩意作為書名,寫了一部頗有名氣的筆記,這就是鶴林玉露。
羅大經字景綸,廬陵(今江西吉水縣)人。生平事跡不詳,我們祇知道他大約生於宋寧宗慶元初年,卒於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後。少年時曾就讀於太學,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鄉試中舉,寶慶二年(一二二六)登進士第。此後曾做過容州(今廣西容縣)法曹掾、撫州(今江西撫州市)軍事推官等幾任相當於縣令的從八品小官。官於撫州時,由於受當時朝廷中一起矛盾紛爭的牽累,被劾罷官。從此以後直到去世,就再也沒有得以重返仕途。在幽雅恬靜的山居中,完成了鶴林玉露的寫作。 【 關於羅大經的生平,詳見附錄一羅大經生平事跡考。】
鶴林玉露,共十八卷,分甲乙丙三編, 【 日本寬文本三編分記為天地人三集,然據鶴林玉露書中所記,當作甲乙丙三編,符合羅書原貌。】 每編各六卷。對此書的特點,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扼要指出:「其體例在詩話、語錄、小說之間;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學、山人之間。大抵詳於議論而略於考證。」簡目的評論是正確的。鶴林玉露較之其他宋人筆記的顯著特點,就在於它是以議論為主,而不是以記述或考證為主。談到議論,人們往往以「嚮壁虛造」、「游談無根」來評價宋明理學家。其實,這種評價很有些偏頗。在中國思想史上,理學的出現,不是理性的沉淪泯滅,而是達到了一種思辨的高峰。它的產生,除了有其思想史本身的發展規律可循外,還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也許是有宋一代內憂外患的嚴峻現實,使得宋人比較講究實際。因此,作為理學家的議論,也多是有感而發、因時而論的。具體說到羅大經,在眾多的宋代理學家中是算不上數的。談不上窺一斑而見全豹,但讀一讀羅大經這一理學家言,起碼可以窺見宋代理學家的一個側影。從鶴林玉露看,羅大經的議論很典型地帶有宋代理學家那種鮮明的特徵。明代葉廷秀評論羅大經:「其言以紫陽為鵠,學術治道多有發明,而不離王道。」融合儒佛而形成的理學,誕生在統治結構以士大夫為中心的社會,又處於家國多難的時代,這就規定了它的主旨是發明治道。「治國齊家平天下」,這種千百年來儒家思想所賦予的雄心壯志,明確而牢固地豎立在宋代不少士大夫心中。鶴林玉露展現給人們的羅大經這個理學家的形象,不是長期以來縈繞在人們頭腦中那副迂腐虛偽的面孔,而是一個清醒的憂國憂民的正直的知識份子形象。他對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不主恢復深致不滿,丙編卷一「十里荷花」條,記其和詩云:「殺胡快劍是清謳,牛渚依然一片秋;卻恨荷花留玉輦,竟忘煙柳汴宮愁。」這首詩不難使人想起當時另一首有名的譏刺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他在乙編卷二「函首詩」條痛斥殺韓侂冑函首以奉金人一事:「開禧之舉,韓侂冑無謀浪戰固可罪矣,然乃至函其首以乞和何也?當時太學諸生之詩曰:『晁錯既誅終叛漢,于期已入竟亡燕。』此但以利害言耳,蓋未嘗以名義言也。譬如人家子孫,其祖父為人所殺,其田宅為人所吞,有一狂僕佐之復讎,謀短計淺,迄不能遂,乃歸罪此僕,送之讎人,使之甘心焉,可乎哉!」書中對秦檜的乞和行徑,也每多抨擊,並且在甲編卷三「格天閣」條引據金人張師顏南遷錄,明言秦檜乃金國間諜。對元元百姓,筆記中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乙編卷二「彤庭分帛」條云:「余嘗見州郡迓新者設飾甚費,因成詩云:『赤子須摩撫,紅塵幾送迎。幕張云匼匝,車列鑑鮮明。豈是朘民血,空教適宦情。忍聞分竹者,竭澤自求盈。』」乙編卷四「養兵」條,通過比較寓兵於民和養職業兵兩種兵制的得失,也反映了對黎民的同情。這些,不必以「難能可貴」來評價,這實際上是深受「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的民本思想熏陶的一個封建士大夫維護統治利益的很正常的思想。羅大經的議論,反映了一個封建士大夫那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和作為巨大統治結構一份子的高度事業心。
「博而匪濫,醇而寡疵,有所論刺而不傷於掊擊,有所援敘而不流於浮誇。」 【 見附錄三明人車任遠鶴林玉露跋。】 羅大經的議論的確如此。那麼,作為一部宋人筆記,其史料價值如何呢?清人曾釗在面城樓集鈔中曾具體舉例作了說明。其云:「書中如韓平原為南尉,秦檜自金歸諸條,亦足補史之未備也。」其實,羅大經身當南宋末葉,記事多係耳聞目睹,議論亦多關經國大事,因此,這些記載與議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如丙編卷一「高宗眷紫巖」條,記載宋高宗對張浚的寵幸,對世傳高宗晚年不滿於張浚,而有「寧失天下,不用張浚」之語表示了異議;丙編卷四「中興講和」條,記載宋孝宗初即位時銳意恢復,由於當時財力所限和大臣掣肘而未能實現,有助於人們了解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勢力;乙編卷三「白羊先生」條,記載了宋光宗時的一次未遂政變;甲編卷四「紹熙內禪」條,記載了群臣逼光宗遜位,擁立寧宗這一事件的詳細情況;同卷「鄧友龍使虜」條,記載中原一義士潛入南宋使者驛所提供情報之事,對韓侂冑北伐的直接原因有所揭示;乙編卷一「高宗配享」條,通過記述在高宗配享問題上的爭論,反映了時人對南宋初年歷史人物的評價。這些記載,或可與史乘互證,或可補闕訂誤。又如甲編卷一「官省錢」條,卷六「稅沙田」條,乙編卷一「經總錢」條,卷四「廬陵苗鹽」條,丙編卷五「廣右丁錢」條等,於宋史食貨志多可有補。在經濟史料方面,值得一提的還有丙編卷二「老卒回易」條。此條記載一老卒毛遂自薦,以五十萬巨資,號「大宋回易使」,率領幾十人乘巨艦到海外貿易,「獲利幾十倍」。這對人們研究宋代經濟發展與海外貿易提供了寶貴的史料。此書還記載了宋代一些政治、軍事、禮儀制度,也很有價值。如甲編卷一「民兵」條和乙編卷四「養兵」條對南宋兵制的記載,丙編卷二「告命」條對一至九品告命的記載,卷三「玉牒」條對皇族譜牒的記載等。
此外,筆記中記載了不少文人逸事,也可視為重要的文學史料。如丙編卷五「二老相訪」條,就記載了楊萬里與周必大晚年還鄉後的親密交往。對楊、周二人關係,宋史及其他史書的記載都認為這兩個同鄉不甚相得,周必大曾在宋孝宗面前譖毀過楊萬里。而從這條記載看,二人關係卻頗為融洽。羅大經作為楊、周同一時代的同鄉,這一記載應當說是有徵可信的。筆記中還有許多見解精辟的詩話,對研究古代詩論的發展也多有裨益。明代葉廷秀就專門從鶴林玉露中輯出近四十條詩話,編成詩譚續集。
鶴林玉露中還有一些雜記也很有價值。如丙編卷四「日本國僧」條,不僅是一條研究中日交往的史料,而且其中記載的一些漢字的日語對音,對研究近古漢語音韻和日本語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價值。如云:「硯曰松蘇利必(現代日語讀為:),筆曰分直(),墨曰蘇彌(),頭曰加是羅(),手曰提(),眼曰媚(),口曰窟底(),耳曰弭弭()」等。
鶴林玉露的現存版本較多,但從一些官私目錄和現存各種版本看,自明代可以分為兩個流傳系統:一為十八卷本,分甲乙丙三編;一為十六卷本,不分編。
在中國較為罕見,然而卻流行於日本,被多次翻印。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是十六卷本。經考證,分為甲乙丙三編的十八卷本較為接近羅書原貌,而十六卷本當是十八卷本散亂之後的重編。十八卷本較之十六卷本多出四十條。考之今存七百九十五卷永樂大典中所引十九條鶴林玉露語,均未超出現存十八卷本,可知鶴林玉露基本沒有佚失(起碼自明初以來如此),是一部較為完整的宋人筆記。 【 關於鶴林玉露的版本,詳見附錄二鶴林玉露版本源流考。】
這次整理,是以十八卷本系統中刊行較早的日本慶安本為底本,主要對校以十八卷本系統的日本寬文本、明活字本、明陸師道鈔本和十六卷本系統的明謝天瑞校本、王叔承校本、南京都察院刊本、小字本、稗海本、清進修書院本。由於十六卷本系統的版本較多,故對照底本,凡此系統諸本異文相同者,校記中不一一出列各本名稱,統稱之為「諸本」,以圖省文。個別版本異文可取,仍具其名。此外,還參校以說郛、永樂大典等叢書、類書,並採用宋史等史書和有關宋人文集、筆記間作以他校。校勘意在糾正底本訛誤,故凡底本不誤,而他本誤者,一般不出校。初涉校讎,才學疏淺,繆誤之處,至盼讀者指正。 【 一九三六年,商務印書館曾印行近人夏敬觀校訂的寬文本,由於夏校基本是只校異同,未下斷語,所以此次整理未加採用。】
整理校點鶴林玉露,是我的大學畢業論文。在整理過程中,得到了導師傅璇琮、向仍旦先生的熱情指導,另外還得到白化文、金開誠等先生的幫助,謹此一併深致謝忱。
王瑞來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